发布时间:2025-07-22 浏览量:2133
ss355j2方管(对应国内Q355D或Q355E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)的焊接需综合考虑材料特性、接头性能及使用环境,以下是其焊接的详细要求及操作指南:
一、材料特性与焊接难点
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
含碳量:≤0.22%,属于低合金钢,但含锰(Mn)、硅(Si)等元素,淬硬倾向较低,但厚板或刚性结构仍需注意冷裂纹风险。
强度等级:屈服强度355MPa,抗拉强度470-630MPa,焊接接头需保证与母材等强或更高。
冲击韧性:-20℃(J2级)冲击功≥27J,焊接工艺需避免热影响区(HAZ)脆化。
焊接难点
冷裂纹:厚板、高约束结构或氢含量过高时易产生。
热影响区软化:多层多道焊可能导致局部强度下降。
层状撕裂:厚板T型接头或角接接头中,Z向应力可能引发裂纹。
二、焊接前准备
1. 材料检验
母材:检查方管表面质量,无裂纹、夹层、油污等缺陷。
焊材:
焊条:E5515-G(低氢型,如J557),直径根据板厚选择(3.2mm用于≤8mm,4.0mm用于>8mm)。
焊丝:ER55-G(实心),或H08MnMoA(药芯),配合CO₂或混合气体保护。
焊剂:SJ101(熔炼型),用于埋弧焊。
2. 坡口设计
板厚≤12mm:单边V型坡口(角度30°-35°,间隙2-3mm)。
板厚>12mm:双边V型或X型坡口(角度60°-70°,间隙3-4mm)。
钝边:1-2mm,防止烧穿。
根部间隙:确保焊透,同时避免未熔合。
3. 清洁与预处理
除锈:坡口两侧50mm范围内打磨至金属光泽,去除油污、氧化皮。
预热:
板厚≤20mm:环境温度≥0℃时可不预热;<0℃时预热至50-100℃。
板厚>20mm:预热至100-150℃,厚板或高约束结构可提高至150-200℃。
预热方法:火焰加热、感应加热或电阻加热,均匀升温,避免局部过热。
三、焊接工艺要求
1. 焊接方法选择
手工电弧焊(SMAW):适用于全位置焊接,但效率较低。
气体保护焊(GMAW/FCAW):高效、变形小,推荐用于薄板或中厚板。
埋弧焊(SAW):适用于厚板平焊,熔深大、质量稳定。
2. 焊接参数
参数 | 手工电弧焊 | 气体保护焊 | 埋弧焊 |
---|---|---|---|
电流(A) | 160-220(φ3.2) | 180-240(CO₂) | 500-700(直流反接) |
电压(V) | 22-26 | 22-28 | 32-36 |
速度(cm/min) | 15-20 | 30-40 | 40-60 |
气体流量 | - | 15-20L/min(CO₂) | - |
3. 焊接顺序
对称焊接:减少变形,如方管对接时从中心向两侧分段退焊。
多层多道焊:
每层厚度≤4mm,道间温度控制在150-250℃。
锤击焊缝表面(除根部外),释放残余应力。
后热处理:厚板焊接后立即加热至200-300℃,保温2-6小时,缓冷至室温,降低氢致裂纹风险。
四、焊后处理与检验
1. 焊后消氢处理
适用场景:高约束结构或厚板焊接后。
方法:加热至200-300℃,保温2小时,空冷。
2. 热处理
去应力退火:
温度550-600℃,保温2小时,炉冷至300℃以下出炉。
适用于重要结构或低温环境使用的部件。
正火处理:
加热至890-920℃,空冷,细化晶粒,提高韧性(需根据设计要求决定是否采用)。
3. 无损检测
外观检查:焊缝表面无裂纹、气孔、夹渣、未熔合等缺陷。
射线检测(RT):检测内部缺陷,如未焊透、裂纹,合格级别按JB/T 4730或ISO 17636执行。
超声波检测(UT):检测厚板内部缺陷,灵敏度高于RT。
磁粉检测(MT):检测表面及近表面裂纹(适用于铁磁性材料)。
渗透检测(PT):检测非多孔性材料表面开口缺陷。
4. 力学性能试验
拉伸试验:焊缝及热影响区抗拉强度≥母材标准值。
弯曲试验:面弯和背弯各2个试样,弯曲角度180°,无裂纹。
冲击试验:在-20℃下进行,热影响区及焊缝中心冲击功≥27J。
五、特殊环境要求
低温环境:
严格控制层间温度,避免HAZ脆化。
焊后进行去应力退火或正火处理。
动载荷结构:
提高焊缝质量等级(如从II级提升至I级)。
增加焊脚尺寸或采用全熔透焊缝。
腐蚀性环境:
焊后进行防腐处理(如喷砂+涂装)。
避免焊缝区域涂层破损,必要时采用不锈钢焊材或耐候钢。
六、操作注意事项
防风措施:气体保护焊时,风速>2m/s需设置防风棚。
焊工资质:操作人员需持有相应焊接方法及材料类别的资质证书。
安全防护:穿戴防护服、手套、护目镜,避免弧光灼伤和飞溅伤害。
记录追溯:保存焊接工艺评定报告(PQR)、焊工标识、无损检测报告等文件。
扫一扫,联系我们